本报讯(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王浩)近期,海阳市司法局聚焦资源整合、科技赋能、服务提质三大维度,创新开展涉企法律服务供给优化行动,构建起全周期、多层次的涉企法律服务体系,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。
整合资源精准施策,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。海阳市司法局以企业需求为“指挥棒”,统筹全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,打出“送法进企业”“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”“法治体检”组合拳。该局通过建立律所与商会常态化对接机制,组织律师团队深入重点企业开展“法治体检”,围绕合同管理、劳动用工、知识产权保护等高频法律问题,提供“一对一”风险诊断,出具法律风险提示函12份、整改建议30余条,帮助企业完善制度20余项、规范合同200余份,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法律风险。同时,针对中小微企业法律需求特点,推出“菜单式”法律服务清单,涵盖法律咨询、合同审查等服务,实现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匹配。
科技赋能服务创新,打造智能化服务场景。在数字化浪潮下,海阳市积极探索“AI律师”智能服务模式,在“海阳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”引入搭载深度学习算法的AI法律咨询系统,同时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了智能终端设备。企业可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实时获取劳动纠纷、合同违约等常见法律问题的专业解答。此外,该模式还具备法律文书自动生成、案件进度智能跟踪等功能。企业提交基础信息后币游多端数据同步,10分钟内即可生成劳动合同、股权转让协议等标准化法律文书,大幅降低合规成本。通过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的智能化服务体系,让企业随时随地享受“指尖上的法治便利”。
聚焦公证服务升级,筑牢法治保障防线。海阳市司法局将公证服务作为优化涉企法律服务的重要抓手,做优赋强公证业务,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,构建“公证+金融”联动机制,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,帮助金融机构在债务人违约时,无需经过冗长的诉讼程序,即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大幅缩短债权实现周期。自2024年以来,海阳市通过赋强公证已帮助金融机构挽回经济损失超8000万元。
此外,通过创新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手段,将涉企公证平均办结时限从法定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,这一突破大幅缩短企业办事周期,降低了因公证耗时导致的资金沉淀成本与项目推进风险,让企业真切感受到“法治营商”的加速度。